膏肓穴是起死回生的妙穴

发布时间:2025-09-24 09:00:23 重庆市重庆旭阳供应链有限公司

莫向孩儿借运来

——论亲子关系中的能量守护与滋养

“借运”之说,虽听起来带有玄学色彩,但其揭示的实是一种深刻的人际能量互动规律: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与状态,总会相互影响与传递。而在所有社会关系中,亲子关系最为特殊——父母本是孩子的守护者,却常常在不自觉中成为“借运”之人,一次次消耗孩子本就不稳固的内心能量。因此,我们亟须认清“借运”之害,学会为孩子赋能而非减能,真正成为他们生命中的“充电者”而非“耗电人”。

一、何以言“借运”?实为能量之剥夺

所谓“借运”,借的从来不是玄而又虚的气数,而是一个人的心理能量和情绪资源。儿童心理发展尚未成熟,其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能力极大程度依赖外界反馈,尤其是父母的回应。若父母持续向其倾倒负面情绪、施加否定评价、实施高压控制,便会不断消耗孩子的内在能量,致其长期处于情感透支的状态。

这三种典型的“借运”行为,各有其害:

- 情绪倾倒,使孩子沦为“情绪垃圾桶”,背负不应属于他们的焦虑与罪责;

- 否定评价,如同一把钝刀,慢慢削去孩子的自信与探索欲;

- 控制行为,则像一座无形的牢,禁锢孩子的自主意识与表达勇气。

每一次“借运”,都是对孩子生命力的一次隐性剥夺。

二、借运之害,可见于孩子之日渐萎靡

一个能量被不断借走的孩子是显而易见的。他们或许变得沉默退缩,不敢表达真实感受;或许逐渐失去学习与尝试的动力,凡事畏惧失败;也可能形成讨好型人格,以为“只有完美才值得被爱”。

这不仅仅是情绪的短暂低落,更是内在能量的系统性衰退。心理能量,恰如一部手机的剩余电量,决定其是否能高效运行、大胆探索、积极应对。当一个孩子的能量长期处于低位,他又如何能拥有健全的人格、明亮的未来?

三、改“借运”为“赋能”,是做父母的修养

父母之爱,本意是滋养,而非消耗。真正为孩子好,就应该有意识地从“借运者”转变为“赋能者”。

首先,父母应管好自身的情绪。负面情绪宜疏不宜堵,但疏解之途不应经过孩子。父母需建立自己的情绪支持系统,而非让孩子承担成人的焦虑。

其次,多肯定、少否定。真诚的鼓励和认可是孩子能量最重要的来源。“你真棒”“你能行”这样的话,不会让孩子骄傲,反而会为他们筑起坚实的心理屏障。

最后,学会“让权”与“认输”。孩子言之有理时,父母应坦然接受;发生分歧时,给予解释和尝试的空间。父母的“退”,恰恰是孩子人格“进”的前提。

结语

父母子女,是一场深厚而复杂的缘分。真正的爱,不是借走孩子的运,而是以尊重、肯定与包容,为他们筑起能量充沛的内心世界。愿每一个父母都能警惕无意识的“借运”行为,把孩子的光芒还给孩子,把成长的能量留给成长。唯有如此,孩子才能真正底气十足、内心明亮地走向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