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岁袖珍女孩仿若3岁,为救她妈妈净身出户,求医八年坚持不下去了

发布时间:2025-09-24 09:00:23 重庆市重庆旭阳供应链有限公司

两束马尾辫,一双成熟的眼睛,身高只有九十厘米的欢欢,怎么瞧都不像是一个十六岁的女孩。带亮片的童鞋,一身幼儿的衣服,摆在卧室的儿童床,卫生间里的儿童牙刷,欢欢的每一件东西,都在提醒她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娃娃。为了解救这副困住女儿16年之久的身体,妈妈黄玉静拼了命撕开了一道口子,让光透了进来。可如今,形单影只的她只能承认自己的柔弱,让无情的命运再次堵住了所有的希望。

生孩子,是每个女人都要经历的一道鬼门关。而躺在床上待产的黄玉静,只能把自己和孩子的命交给一个接生婆、一把剪刀和一盆温水。16年前的那个冬天,黄玉静还在剪豆角,突然羊水破裂,孩子已经有了露头的迹象。从家里到县里要两个小时的路程,情况危急,时间不等人,丈夫只能喊来村里有接生经验的长辈。可黄玉静拼尽全身力气,胎儿还是分娩不出,眼看就要一尸两命,黄玉静紧急被家人送往了医院。

由于路上的时间较长,欢欢被分娩出来时,已经缺氧,连嘴唇都是青紫色的,黄玉静也差点丢掉性命。“宝宝送重症监护,孩子缺氧了,以后不好说,现在先保命吧。”黄玉静还在昏迷,极度虚弱的她睡了六个小时才睁开眼睛。“孩子呢?丫头小子?”此时的黄玉静还不知,自己豁出命生下的娃娃,正在抢救室里奄奄一息,更料想不到,女儿悲苦的一生如今才刚刚拉开序幕。虽然欢欢顽强地活了下来,却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枷锁,半年后欢欢被正式确诊“脑性瘫痪、发育迟缓。”

黄玉静的眼泪无声地落在裹被上,红色的裹布并没有带来期盼的好运,欢欢就这样成了一个问题孩子。“没啥好办法,回去多给孩子做做按摩,多领着孩子出去遛遛弯。”医生的话彻底断送了黄玉静的希望,16年前针对这种病,没有特效的康复手段,很多医院甚至没有脑瘫康复的科室。

回到家后的几年,症状开始慢慢显现,欢欢依然不会翻身,不会爬,不会说话,更不会走路,身高从6个月后几乎没有长过,同龄的小朋友都上了一年级,而欢欢还像个婴儿般一直在妈妈怀里。

随着康复科学让越来越多的脑瘫孩子受益,黄玉静终于等来了希望的春风。“隔壁村那个孩子扎针灸现在能听见了,老王家孩子人家现在也能拄着拐走路了。”黄玉静挨个举例,心里装着满满的希望。“钱从哪出?人从哪出?欢欢不是一个半个小毛病,既不长个,又啥也不会,到那按摩按摩就能好?要是一做就好几年,老二咋办?跟着我去工地上学吗?”

黄玉静听懂了,丈夫说得很实在,也很有道理。可母爱从来没有理性二字,它只是本能地倒向孩子。从那以后黄玉静没事就偷偷打听着,很多事都自作主张,慢慢地夫妻俩感情越来越淡,最终走到了离婚。

黄玉静放弃了安逸的生活,选择了净身出户,虽然孤儿寡母无处可依,但心里却总有一丝说不明的欣慰,因为她终于可以不受约束地带女儿去康复。“很多人说我傻,就算离婚也带着健康的二宝走啊,带着欢欢这辈子就完了,可我走就是为了带欢欢求条生路。

随后,黄玉静带着欢欢住进了康复医院,仅仅两年半时间,欢欢就学会了说话,黄玉静开心到发疯,这一刻自己等了八年,虽然很迟,却是欢欢康复路上最重要的里程碑,更是对黄玉静的坚持最好的回馈。“丫头,你真给妈争气!”黄玉静狠狠亲了欢欢一口,眼泪一行接着一行在脸上淌过,这几年的辛酸,黄玉静一直挺着,扛不住的时候就想想女儿会说话的样子,如今这一天终于来了。

凭着袖珍女孩和单亲妈妈的特殊标签,欢欢母女在医院里广为人知,因为孤身一人和康复时间长,黄玉静还因此被评为“最佳陪护”。“妈妈,虽然我只有一个板凳高,但是现在能说话了,这种感觉真好,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。”黄玉静心里知道,女儿和常人大不相同,以后恐怕不能上学读书、结婚生子,可只要以后女儿能自理会走路,这就已经很好了,放在以前这是连想也不敢想的事。

这对特殊的母女,断断续续康复了八年,对于黄玉静个人来说,这无疑是一场艰难保卫战。善良的人永远心怀感恩,凭着政策补助和爱心人士的支持,黄玉静坚持了八年,虽然背了一身的债,却还是带着女儿求到了结果。

新的希望和新的困难同时出现,如今各个医院都开始试行“康教一体”,费用也水涨船高,黄玉静拼了命为女儿撕开的那道口子,如今又没了光亮。临门一脚的希望就在眼前,母女俩却要出院了。八年的艰苦跋涉,一朝毁了女儿对妈妈的期盼,袖珍女孩欢欢离站起来仅有一步之遥,这一步很仿佛触手可及,可又遥远到隔着一生。原创作品,严禁任何形式转载,侵权必究。

发布于:安徽